《山水情深》的靈感源於台北盆地的地形起伏,設計者將「山水之勢」化為器物的節奏語彙,使壺的形與意、光與影,皆如山水相依般自然流動。壺蓋與壺口間的波紋邊緣,如群山綿延,層層遞進;白瓷光澤清潤,映照出「山光水色」的柔靜律動,光影交錯間,彷彿清晨霧氣掠過山谷。
它的壺嘴隱於結構之中,使倒水成為一場含蓄的展演,讓「無影交融」的設計語彙在使用中顯現。這種不著痕跡的轉折,是對「純真清靜、無聲參入」的體現——形體簡潔,卻蘊含深邃的感知與節奏。
壺身線條由低起高收,曲折有度,並非裝飾,而是對山水精神的重構:靜中有勢,穩中帶流。當熱水注入,茶香隨氣升騰,光影在瓷面上遊走,如水動山行,使人於片刻間感受到「相敬如山,相迎似水」的氣度。器物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,便成為一種靜默的對話——既有尊重的距離,又有流動的共感。
側邊把手的造形尤為關鍵。它如山巒的延伸,又似溪谷的迴臂,由寬轉窄、由厚至薄,兼具結構張力與手感輕盈。執壺之際,手勢與弧線自然契合,傾注之間流露出「和諧均衡」的節奏感。這不僅是工藝技術的極致掌控,更是一種心境的對應:隨手而動,隨景而安。
〈山水情深〉呈現的,是一種可居可觀的「器之異托邦」——人在器物之間,於日常中得片刻清寧。它不僅再現山水之形,更喚起人心之境,使品茗成為一場關於節奏與敬意的冥想。此即「器.度」的精神所在:以形制丈量心境,以節奏平衡感知,在一盞茶的時光裡,讓山與水、心與器,彼此回應,情深意遠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